1.治療后2~3天,陰道會有較多量的血性樣或黃水樣分泌物排出,常需應用月經(jīng)墊,一般3周左右停止。
2.陰道分泌物過多,刺激外陰局部不適時,可用溫水或1∶5000高錳酸鉀液清洗外陰,早晚各一次。
3.要穿著全棉織品的內(nèi)褲,勤換洗以保持外陰清潔4.暫禁房事1~2個月。
5.勿進游泳池游泳。
對慢性宮頸炎應如何防護?
慢性宮頸炎是慢性炎癥長期刺激引起的,所以平時應注意衛(wèi)生,保持外陰清潔,防止病原體侵入。
采取好避孕措施,盡量避免多次人流對宮頸的機械性損傷。同時婦科手術應找有經(jīng)驗的醫(yī)生,操作要無菌,輕柔,防止醫(yī)源性的感染、損傷。經(jīng)期、產(chǎn)后應嚴禁性交,避免致病菌乘虛而入。
在治療慢性宮頸炎的過程中應禁房事。經(jīng)期停止局部上藥。治療期間要忌食辛辣、油膩之品,以防濕熱之邪纏綿難去,病情反復
在治療慢性宮頸炎的過程中應禁房事。經(jīng)期停止局部上藥。治療期間要忌食辛辣、油膩之品,以防濕熱之邪纏綿難去,病情反復
采取好避孕措施,盡量避免多次人流對宮頸的機械性損傷。同時婦科手術應找有經(jīng)驗的醫(yī)生,操作要無菌,輕柔,防止醫(yī)源性的感染、損傷。經(jīng)期、產(chǎn)后應嚴禁性交,避免致病菌乘虛而入。
慢性宮頸炎是慢性炎癥長期刺激引起的,所以平時應注意衛(wèi)生,保持外陰清潔,防止病原體侵入。
對慢性宮頸炎應如何防護?
5.勿進游泳池游泳。
3.要穿著全棉織品的內(nèi)褲,勤換洗以保持外陰清潔4.暫禁房事1~2個月。
2.陰道分泌物過多,刺激外陰局部不適時,可用溫水或1∶5000高錳酸鉀液清洗外陰,早晚各一次。
1.治療后2~3天,陰道會有較多量的血性樣或黃水樣分泌物排出,常需應用月經(jīng)墊,一般3周左右停止。
【宮頸管炎癥狀及治療處方】
以局部治療為主,如進行宮頸電燙、激光、冷凍、腐蝕劑(如鉻酸、高錳酸鉀)等治療。
白帶增多是其主要癥狀,通常呈粘稠或膿性粘液,有時帶血或有性交出血,其次是外陰瘙癢、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,每于性交、經(jīng)期和排便時加重。
慢性宮頸炎是婦女最常見的一種疾病。多由急性宮頸炎轉(zhuǎn)變而來,在已婚、體虛的婦女更為多見。其病因是由于性生活或分娩時損傷宮頸,使細菌侵入而得病。
處方③(《男女科藥膳秘寶大全》):刺莧根30~60克 冰糖適量將刺莧根洗凈切碎,放砂鍋內(nèi)煎取汁液,去渣,調(diào)入冰糖飲用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,利濕止帶的功效,適用于濕熱型。
處方②(《實用男女病性病臨床手冊》):韭菜根50克 雞蛋2個 白糖50克同煮湯食,連服數(shù)天。具有溫補腎陽,固澀止帶的功效,適用于腎陽虛型。
處方①(《常見病癥的辨證與食療》):雄烏骨雞1只 蓮肉 白果 粳米各15克 胡椒30克將烏骨雞洗凈,再將上藥放入雞腹內(nèi),放砂鍋內(nèi)煮爛熟后空腹食用。本方具健脾利濕止帶的功效,適用于脾虛型。
食療仍可作為輔助治療。下面介紹3個食療方。
處方《中國中醫(yī)獨特療法大全》):劉寄奴 蒲公英各60克 敗醬草 山慈菇 黃柏 苦參 金銀花各30克 白花蛇舌草100克將上藥加水煎取1000毫升,放入沖洗瓶內(nèi),藥液溫度降至20℃~30℃時,讓患者取膀胱截石位,用擴陰器擴開陰道,沖洗宮頸,日1次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,利濕止帶作用。
(3)陰道沖洗法:
處方(《內(nèi)病外治》):野菊花 紫花地丁 半枝蓮 絲瓜絡各30克將幾味藥同煎,熏洗陰部,每日1次,7日為1療程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,利濕止帶的功效,可用于濕熱型子宮頸炎。
(2宮頸管炎癥狀及治療)熏洗法:
此外,也有將西瓜霜或雙料喉風散等噴涂于宮頸,治療慢性宮頸炎。
處方②(《實用男女病性病臨床手冊》):金銀花 甘草等量將藥物研成細粉備用。用時先清潔陰道分泌物。用消毒棉團蘸藥粉,塞入陰道,第2天取出,連用7次為1療程。
處方①(《新編婦人大全良方》):墓頭回60克 連翹60克 枯礬30克將上藥共研成細粉備用。用時將陰道分泌物擦凈,將藥粉約1克放在消毒棉球上,送入陰道,緊貼宮頸,一般3天上藥1次,3次為1療程。
(1)局部上藥:
宮頸管炎癥狀及治療外治法:
若有脾虛者,加黃芪30克,炒白術10克以健脾益氣。
處方:山藥18克 芡實10克 黃柏10克 車前子(包)10克 白果10克 丹皮10克 茵陳10克 牛膝6克。
(3)濕熱型:治以清熱利濕止帶。方用易黃湯(《傅青主女科》)加味。
處方:熟地12克 山萸肉10克 山藥10克 澤瀉10克 茯苓12克 丹皮10克 知母10克 黃柏10克 枸杞子12克若帶下量多,加芡實15克,烏賊骨10克固澀止帶。
②腎陰虛型:治以滋補腎陽,清熱止帶。方用知柏地黃湯(《癥因脈治》)。
若大便溏薄者,可在上方中加肉豆蔻15克以溫腎止瀉。
處方:熟地10克 鹿角膠10克 菟絲子10克 杜仲10克 肉桂6克 制附子10克 補骨脂1 0克 黃芪10克。
、倌I陽虛型:治以溫補腎陽,固澀止帶。方用右歸丸(《景岳全書》)加減。
(2)腎虛型:
處方:白術30克 山藥30克 人參6克 白芍15克 蒼術10克 甘草3克 陳皮2克 黑蕎穗2 克 柴胡2克 車前子(包)10克若帶下綿綿不斷者,加金櫻子15克,芡實10克,龍骨15克以固澀止帶;若伴有小腹冷痛,加艾葉10克,烏藥10克以溫經(jīng)散寒。
(1)脾虛型:治以益氣健脾,除濕止帶。方用完帶湯(《傅青主女科》)。
內(nèi)治法:
中醫(yī)治療慢性宮頸炎是采取內(nèi)、外治療相結(jié)合的方法。內(nèi)治即辨證分型論治,外治包括局部上藥、熏洗及陰道沖洗等。
中醫(yī)治療慢性宮頸炎有哪些方法?
濕熱型:癥見帶下量多,色黃或夾有血絲,質(zhì)粘稠,其氣臭穢,小便短黃,大便粘膩不爽,肛門灼熱。舌質(zhì)紅,苔黃膩,脈數(shù)或滑數(shù)。
(2)腎陰虛型:癥見帶下量多,色白質(zhì)粘,五心煩熱,頭暈耳鳴。舌紅少苔,脈細或數(shù)。
(1)腎陽虛型:癥見帶下量多,淋漓不斷,色白清稀,腰酸如折,倦怠無力,小便清長,大便溏薄。舌質(zhì)淡,苔薄白,脈沉遲。
腎虛型:可分為腎陽虛和腎陰虛。
脾虛型:癥見帶下量多,綿綿不斷,色白或淡黃,質(zhì)粘無臭味,面色萎黃,神疲乏力,納少便溏。舌淡胖邊有齒痕,苔白或膩,脈緩或弱。
慢性宮頸炎屬中醫(yī)婦科學中“帶下病”的范疇。它的發(fā)病機理是因濕邪為患,影響任、帶二脈,以致帶脈失約,任脈不固而為病。濕邪的產(chǎn)生或因脾虛失運,水濕不化;或因腎虛失固,封藏失司;或因攝生不慎,感受外來濕邪。故本病可分為脾虛、腎虛和濕熱三型。
中醫(yī)對慢性宮頸炎是如何認識的?
在正常情況下,宮頸陰道部被復層鱗狀上皮所覆蓋,抵抗力較強;宮頸管粘膜為一層柱狀上波,對炎癥的抵抗力弱。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交界于宮頸外口。當分娩、流產(chǎn)或分娩損傷宮頸后,病原體可以自柱狀上皮覆蓋處侵入宮頸組織。由于宮頸管粘膜皺襞多,病原體浸入后潛伏其間,不易清除,遷延日久,導致宮頸的慢性炎癥。
慢性宮頸炎多見于經(jīng)產(chǎn)婦。少數(shù)患者為急性宮頸炎癥未經(jīng)治愈,轉(zhuǎn)為慢性;而絕大部分患者并沒有明顯的發(fā)病過程,且患病后一些患者也沒有不適癥狀,或僅表現(xiàn)為白帶增多,在婦科檢查時才發(fā)現(xiàn)患有慢性宮頸炎。
慢性宮頸炎是如何發(fā)生的?
⑤宮頸內(nèi)膜炎:即宮頸管炎。炎癥局限于宮頸管粘膜及其下的組織,臨床見宮頸陰道部光滑,但宮頸口充血或有膿性分泌物堵塞。
、軐m頸腺體囊腫:又稱納博特囊腫,簡稱納囊。這是一種突出于宮頸表面的青白色小囊泡。
、圩訉m頸息肉:在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下,宮頸管粘膜局部增生,由于子宮具有排異作用,使增生的粘膜逐漸突出于宮頸口,形成息肉。
、趯m頸肥大:由于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,子宮頸充血、水腫,腺體和間質(zhì)增生,而使宮頸呈不同程度的肥大。
①子宮頸糜爛: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宮頸炎。表現(xiàn)為宮頸外口處的宮頸陰道部分外觀呈細顆粒狀的紅色區(qū)。
我們在醫(yī)院做婦科檢查時,常聽到醫(yī)生說:“你患了宮頸炎”。這里所說的宮頸炎多是指慢性宮頸炎,這是婦科的一種常見病、多發(fā)病,半數(shù)以上的已婚婦女都可能發(fā)生。慢性宮頸炎有五種臨床表現(xiàn)形式:
慢性宮頸炎有哪幾種表現(xiàn)?
。6)久治不愈者,必要時可接受手術治療。
(5)治療期間嚴忌房事。
。4)慢性宮頸炎,尤其是宮頸糜爛在治療前應先做宮頸刮片,排除早期宮頸癌。
。2)注意經(jīng)期衛(wèi)生和外陰清潔,防止炎癥發(fā)生(3)注意產(chǎn)褥期衛(wèi)生,避免感染。
。1)保證休息,多食水果蔬菜及清淡食物。
患慢性宮頸炎后應注意:
(5)取艾葉、鮮蔥各500克,搗爛,炒熱用袋子裝上,置放外陰處,并在上面加熱水袋熱熨1一2小時。
。4)取黃連、黃柏、黃蘋JL茶各等份,研未,每次用6克,涂宮頸糜爛處,1日1次。
。3)取蛇床子、黃柏、苦參、貫眾各15克,加水煎湯,去渣,微溫時沖洗陰道。
。2)每天可用1:5000高錳酸鉀液清洗外陰。
治慢性宮頸炎家用妙方(1)用20%的硝酸銀涂于糜爛處,再用生理鹽水棉棒拭凈,每周1次,2一4次為一療程。可治輕度宮頸糜爛。
宮頸腺體囊腫是宮頸慢性炎癥時,使腺體及其周圍組織增生阻塞腺管開口,形成儲留性囊腫,稱為宮頸囊腫。
宮頸肥大是由于慢性炎癥反復長期刺激,使宮頸組織充血、水腫及結(jié)締組織增生所致。
宮頸息肉是由于宮頸長期慢性炎癥,使宮頸粘膜增生而形成息肉,息肉從宮頸口或?qū)m頸管內(nèi)突出,有單個或多個,常有蒂。息肉呈紅色,上面有豐富的血管,因此容易出現(xiàn)接觸性出血,有時還呈不規(guī)則陰道出血。摘除后常復發(fā)。
陰道檢查時會發(fā)現(xiàn),染上慢性宮頸炎患者的子宮頸有一些病理改變,宮頸糜爛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。在慢性炎癥期間,子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逐漸脫落,而被子宮頸柱狀上皮所代替。柱狀上皮較薄,因此皮下血管容易顯露,因此該處宮頸表面總是呈紅色,紅色區(qū)域就是宮頸靡爛區(qū)。根據(jù)糜爛面大小,可分為三度:輕度糜爛面未超過宮頸半徑的二分之一;中度指糜爛面已達宮頸半徑的二分之一;重度糜爛面超過宮頸半徑的二分之一或已達宮頸邊緣。
一旦患上慢性宮頸炎,其最主要表現(xiàn)就是白帶增多、粘稠,有時為膿性。嚴重時可能還會有腰腹墜脹感,并在月經(jīng)前、排便及性交時呈加重趨勢。
宮頸炎有急性和慢性兩種,其中慢性宮頸炎是最常見的一種。婦女病,多是由于子宮頸因分娩、流產(chǎn)及手術損傷或局部經(jīng)長期刺激感染細菌所致,也可由急性宮頸炎轉(zhuǎn)變而來。
子宮頸是阻止病原微生物進入子宮、輸卵管以及卵巢的一道重要防線,因此子宮頸易受到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而發(fā)生炎癥。這種就是宮頸炎。
慢性宮頸炎是子宮頸受到的多種傷害中的一種,它多表現(xiàn)為白帶增多、粘稠,或呈膿性,甚至引起腰腹墜脹感,且在月經(jīng)前、排便及性交時加重。而且,它還會引發(fā)諸如宮頸糜爛、宮頸息肉、宮頸肥大、宮頸囊腫等伴隨癥狀。